
本網訊(記者 鄒弘毅 實習生 石曜嘉)為進一步加強我市今冬明春集中供暖工作,提高供暖質量,回應百姓關切,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11月6日,2024年六盤水市民用集中供熱新聞發布會召開。
據了解,2012年,我市利用首鋼水鋼(集團)公司工業余熱,啟動中心城區集中供暖項目建設。由六盤水市熱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盤水市熱力公司”)按照市場化原則,籌集資金負責建設和運維。2014年,時代蝴蝶灣實現集中供暖,成為六盤水市首個集中供暖住宅小區,開啟了六盤水市城區集中供暖的新篇章。截至目前,累計投資達5.6億元,已建設集中供暖管道149公里、換熱站52座,供暖能力達252兆瓦,集中供暖簽約面積和覆蓋面積分別達到了987萬平方米和681.8萬平方米。2023至2024年采暖季,供熱面積達252.79萬平方米,31個公建用戶和36個居民小區(約1.2萬戶居民用戶)使用了集中供暖。
當前,市中心城區已構建了以首鋼水鋼(集團)公司工業余熱利用為主、區域天然氣鍋爐供應為輔、應急調節為補的熱源保障體系,供暖能力達252兆瓦(其中:工業余熱熱源114兆瓦,應急調峰熱源廠熱源70兆瓦,小區天然氣鍋爐、空氣能熱源6兆瓦,學校天然氣鍋爐熱源62兆瓦)。同時,強化科技賦能,向用戶提供持續安全穩定的供暖服務。自2021年起,自行研發、建設供暖設施基礎信息數據和自動化監管平臺,2023年實現了用戶供暖溫度遠程控制、設施設備故障自動預警。在此基礎上,2024年初就用戶室內溫度控制方面,市熱力公司建設專門實驗室研究不同外墻維護結構和保溫材料的能耗情況,將供暖溫度誤差值控制在±1℃范圍內,大幅度提高用戶供暖使用體驗感。
接下來,我市將通過利用水鋼余熱新建換熱站及技術改造等方式,提升熱源供應能力,挖掘其他熱源并積極推進建設。同時,依托水城區“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和野馬寨熱電聯產項目,積極謀劃、申報水城經濟開發區至紅橋大道供熱主管網、野馬寨電廠至市中心城區供熱主管網建設項目,從熱源端、管網端、用戶端綜合發力,全力提升供熱基礎設施水平。